欢迎您访问陈仓区政协网!
改革开放四十年征文-----华夏故园处处春
发布:2018-06-28 来源:  作者:  编审:陈仓区政协  浏览量:212 

有一首歌传唱至今,“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圆,……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花卷,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这首《春天的故事》,饱含着广大人民群众对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深情赞颂,对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高度赞歌。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中国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1979
年,邓小平在深圳勾画出了改革开放的蓝图。
    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的我们,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路成长,成年,走进我们的青壮年。四十年的亲历深刻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巨变。
    从农村开始的改革主要是土地改革,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田地耕作方式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 。 我生活在落后贫穷的北方乡村,当时读小学,尽管不懂得国家政策,但却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实行责任田以来村里生活风貌的改变。之前农村合作社,属于集体劳动,劳动记工分制,成年男女劳动记工,而且男女同工不同分,也就是女人工分低于男人,年老体迈者工分更低。粮食分配按劳动力积分。我家只有父母两个劳动力,养活四个孩子,分的粮食温饱都难以解决。贫穷,落后,衣食不足,是基本的生存现状。实行土地承包以后,我们可以分的八九亩田地,一年种植小麦,油菜,玉米,偶尔种些豆类,精心耕作,加上连年风调雨顺,粮食增产丰收,平均亩产小麦600多斤,高产时突破1000斤,温饱解决了,除去上交国家的公粮,家里有了存粮,还可以卖掉些换取微小的收入。土地承包制,激励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勤劳便有收获,付出便有回报,增加了生产,增加了收入,大部分的村民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由改革前的衣不遮体、食不果腹,逐渐走上了丰衣足食的道路。农民普遍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了家庭致富路。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在市场经济的潮涌下,原来的公有制经济迎来了改革,私有经济、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多种经济模式开展,农民们由单一的田地耕种,发挥才智,大力发展各种“副业”。具有开拓精神的实干家,在村,镇陆续兴办针织厂,食品加工厂,砖瓦厂,村民们忙了农活便有了份工作,工资虽然不高,也算是增加了收入。逐渐地村里有人走出去了,他们更多了解外面的变化,顺应形式,经商办厂,早先步入了致富的行列。在这些开创者的带动下,大批青壮年劳动力走出农村,开眼界,长见识,学手艺,转变了传统观念,一步步致富。
    我的前二十年生活读书都是在农村,从大学开始至今,近三十年在小县城做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自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首先是废除了10年的高考在1977年得到恢复。恢复高考是社会公平与公正的重建,在全社会重新树立起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随着改革开放继续,高考制度不断的完善。这一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让普通的老百姓认识到重视教育,教育兴家,教育兴国。广大的学子们十年奋发图强,跨国高考的门槛,实现他们的大学梦,开创事业,为家为国尽力。
    正是有高考这种公平公正的考试选拔制度,四十年来,教育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国家对教育的扶持加大力度,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到十二年义务教育 ,如今普通高等教育比例极大的提高,国民整体教育水平和素质随之提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互联网的广泛运用,教学模式多样化,远程教育,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
    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改革开放历经它的初期阶段,发展阶段,再到深化改革的新时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发展不断创新,国家逐渐走向繁荣富强。尤其是近十年,教育、医疗、科技、工业,商业,国防等飞速发展让世界为之震惊。智能手机、移动支付、共享单车、人工智能,我们的日常生活丰富而便利。

四十年的历程,四十年的奋斗,四十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证明了改革开放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强国之路。继续深化改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动力。( 强乖秀)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 Copyright ©2003-2021 Powered By 陈仓区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