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陈仓区政协网!
“扎快活”与“黑社火” (杨军栋)
发布:2013-10-22 来源:  作者:杨军栋  浏览量:1215 

在宝鸡市陈仓区西部山区,至今流传着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扎快活”,其发源地就在赤沙镇的三寺村。

通俗地说,“扎快活”属于北方民间常见的庆祝活动——社火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它完全不同于人们熟悉的那种喜庆风格,而表现为一种血淋淋的残忍,因此“扎快活”又被称为“血社火”。据当地人讲,取名为“快活”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缘于地,即“快活林”;二是缘于意,即铲除了为非作歹的恶人后人心快活。其题材来源于中国古典小说名著《水浒》中武松为兄报仇,杀死了谋害武大郎的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西门庆及其十二门徒都被武松用利刃所杀,所以表演“扎快活” 的演员脸部都被涂画成惨白,布满了血痕,就连猩红的嘴唇似乎也在流血,而最恐怖的莫过于这些演员额头、身上被插满了剪刀、斧子、锥子……,有的整个额头被菜刀劈成两半,露出森森白骨和汩汩脑浆,且有血流涌出……虽然明知这一切都是假扮而成,但身临其境,还是让人不寒而栗,仿佛真地在目睹一幕血腥的屠杀场面,又恍若阴曹地府的厉鬼活生生地站在面前,诉说着内心无尽的痛苦。

据三寺村的老人回忆,大约在清朝末年,河南一位逃荒的铁匠病倒在村头,村民们把他抬回家,用汤药为其治病直至康复。身无分文的铁匠为了答谢素昧平生的村民们的救命之恩,便将随身所带的一套表演“血社火”的行头给了村民,并亲手开炉炼铁,打造了十多件铁器家什。其时,正赶上元宵节,铁匠又帮村民们乔装打扮,以血淋淋的方式在村里游演了一回,此后,他便不见了踪影,而这套行头连同化妆的秘密却一起留在了村里。至今,“扎快活”已经传了六代,而装扮的过程却只有本村参与演出的人才知道,一些关键道具的制作过程也仅有为数不多的几人知晓,就连央视和港澳台的知名记者也未能见到化妆的全过程。就这样,耍“快活”的人年年不变,除非遇到天灾人祸、生老病死才换人。正因为如此,“扎快活”才没有大范围流传;也正因为如此,这血淋淋的“残忍”才让赤沙镇声名远播。

“黑社火”

“黑社火”顾名思义就是黑夜表演的社火,主要流行于宝鸡西部山区。“黑社火”的表演形式是,由一支社火队在村民院落或村庄空旷地带于晚上表演。它区别于白天表演的社火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一边表演,一边歌唱。

每年的正月初四到十五这段时间,是陈仓区赤沙镇太安村“黑社火”表演的鼎盛时期。一般从初四下午开始,“黑社火”的化妆师就忙碌起来了。这些化妆师都是村庄的巧手能人,几十人的打扮化妆全靠这三四位化妆师。由于条件所限,化妆用品非常简单:一些油彩、几盒鞋油、墨汁、粉笔……如此简陋的条件,却能让演员们个个“如花似玉”。每到夜晚,自编自演的“黑社火”总能吸引众多乡亲全家出动,争相观看。

“黑社火”以串唱民间小曲为主,同时还包括跑花灯、对唱、打鼓、小丑、舞狮等技艺。它是一种纯民间的艺术品种,没有固定的程式和曲谱,更没有文字剧本,只是通过世世代代艺人们的口传心授而在民间流传。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也就决定了它的惟一性。

社火队进场的时候,一般都要敲锣打鼓。说是“场”,其实是一个大院子。因为看社火的人挤得满满的,还要腾出方圆空地让演员们表演,就非得有一个大的地方不可,而麦场上又摞满了麦草垛子,所以就得要这样的大院子来充当“社火场”。社火队一到,先燃放鞭炮欢迎,同时,门口还燃着一个大火堆。据说这火堆是为了供社火队烤鼓用的。

“黑社火”的表演以唱为主,舞为辅。一般第一个出场的节目也是最精彩的节目,名曰“跑花灯”。也有很多人认为,“黑社火”的出彩节目应该是“舞狮”。

“跑花灯”,一般由老者打着高伞在前面引路,后面则是着装打脸的“女身”和没有化妆的散唱“男身”,一一相隔,一个“男身”跟着一个“女身”,一般都是由青壮年男子装扮的,但现在部分村庄的社火队里又逐渐换回了“女身”。“跑花灯”表演时要听鼓声,鼓声停止,进唱一“男身”一“女身”,其他的男女身照旧围着圆圈扭秧歌步。场子里“男身”独唱,“女身”围绕“男身”扭。这个“男身”不仅要现编现唱,还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押韵圆润,同时还得与当时的场景配合上,这样才能显出水平。

“舞狮”主要是因为狮子代表着吉利,谁被“狮子”从身上跨过,那是一件很吉利的事,谓之曰“过官”。所以,在社火耍到最后,舞狮节目出来的时候,有一些大人就牵着小孩去“过官”,说这样孩子第二年就会无病无灾,百事如意。    即使有病的也可以去病祛邪,健康成长。当然,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不足为信。但是“舞狮”这个节目却因此而倍受人们喜爱。“耍狮子”是庄户人必看的节目之一。

社火小曲中,唱腔词调有很多种,有“瓜女婿见丈人”、“卖货郎”、“打草鞋”、“十字花开”、“牧羊”等等,都具有浓厚的乡情味。

除了寄予浓厚乡情的这类曲子,还有一些搞笑的曲子。比如“抓跳蚤”。由一个散唱的人反戴破草帽,或其它什么,尽量扮得丑陋、滑稽、搞笑,一个人进场,连唱带跳,随自己尽情瞎编,以取悦观众为主。乡情与爆笑唱段结合,相互交融,使社火曲儿丰满、耐看。这种社火小曲一个村子一种唱法,绝无雷同。

过去,耍“黑社火”的以中老年人为主,如今,古老的“黑社火”也增添了不少时尚元素,就连一些农家女孩也已成为“黑社火” 表演的主角。(编稿人:韩自兴)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 Copyright ©2003-2021 Powered By 陈仓区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