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陈仓区政协网!
地名趣话
发布:2013-10-22 来源:  作者:刘殿奎  浏览量:633 

大凡地名,各有由来。有的以姓氏聚居为名,有的以居住地的特征为名,有的以山川河流为名,有的以寺观殿宇为名,有的以古时都城为名,有的以民间传说为名,有的以神话故事为名,等等。千万其名,各俱特色,历史悠久,颇有寓意。

宝  鸡

宝鸡县,古名陈仓。上古时伏羲徒治陈仓,黄帝建都于陈,因境内陈仓山而得名。此后,又因古祭石鸡,后祀铁鸡,更名为宝鸡山(今之鸡峰山)。夏商为雍州陈国。东周秦孝公始设陈仓县。西晋分陈仓立蒯城县,不久废之,复为陈仓县。北魏改名苑川县,西魏复称陈仓县。北周中期为洛邑县。隋复为陈仓县。

据《史记·索隐》引晋《秦康地志》记载:“秦文公时(公元前765——前716年),陈仓地方,有个猎人,捕获一只怪兽,不知何物?牵之献之秦文公。路迂二童子,竟相曰:‘这兽是媦精(即姑娘精),常在地下食人脑浆’。猎人听后,就用枝条抽打兽头,欲打死这个怪兽。此时怪兽突然高喊着说:‘这两个童子才不是人呢,都是野鸡精,名叫陈宝。得雄者,可成为天下之王;得雌者,能称霸于天下。’‘两童子’的本来面目被揭露以后,就变成一对野鸡飞走。雌的飞到陈仓山(鸡峰山)北坡;雄的,飞往东南。”

猎人将此奇事,禀告给秦文公,文公以游猎为名,带人寻找,果然在陈仓山北坡找到一只雌鸡,尔后变为石鸡。文公获“陈宝”,大悦,遂令修祭鸡台(今斗鸡台东火车洞上),即陈宝祠,也叫陈宝夫人祠,把这种神奇的野鸡,当宝贝鸡,敬奉起来。从此,每年祭祀,成为秦国一项盛典。其后,秦文公竟成为秦国国君。

又据《史记·索隐》引《列异传》记载:秦穆公为国君时,在一次游猎时,无意中获得了那只雄雉,亦立祠堂祭祀。后来,秦穆公果然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雄。

后又相传:秦穆公在一次打猎中,忽听得两只神鸡斗架,声传几十里,当他跟声追踪到祭鸡台时,一只神鸡飞往鸡峰山,另一只神鸡飞到陵原边。遂将祭鸡台,改叫“斗鸡台”。陈仓山,逐渐叫为宝鸡山。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唐安(安禄山)史(史思明)策兵叛乱,攻破洛阳,唐玄宗李隆基携同杨贵妃(名玉环,号太真)逃出长安,走到马嵬坡,随军将士之哗变,要玄宗惩办杨国忠(杨玉环之堂兄)和杨贵妃。玄宗不得已,命其缢死。唐玄宗孤驾逃奔四川,在危急中,太子李亨(肃宗)在灵武(今甘肃境)即位。接着,,雍州(今之凤翔)吃紧,肃宗亲驾雍州,太守禀告雍州和所辖陈仓县,诸多奇事佳兆,肃宗听后,大喜!认为自己功高德重,就将年号改为“至德”。唐肃宗心想:秦文公获“陈宝”,国运兴旺;秦穆公得雄雉,为五霸之冠;汉成帝废陈宝祠,遭狂风报应。既然先朝以“昔有陈仓鸡鸣之瑞”,将陈仓山命陈仓县,当今,陈仓山早已改为宝鸡山,我何不以宝鸡山而改陈仓县为宝鸡县,使我大唐恢复元气,国强民富呢?于是肃宗皇帝,便在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二月十八日(阴历3月11日),将陈仓县改名宝鸡县,至今沿用其名。

此一神奇传说,历经千年,流传甚广,颇有寓意。

虢  镇

虢镇,乃宝鸡县之首镇。古名虢国,又曰西虢。周朝初年,虢镇为文王母弟虢叔(一说虢仲)封地,号虢国。虢有数处,为区别起见,称虢国为“西虢”(今虢镇一带),亦曰小虢;文王另一胞弟虢仲封地(今河南汜水县虎牢关)为“东虢”;河南陕县为“南虢”;山西平陆县为“北虢”。

商建虢城,秦置虢县。城外牌坊曾悬挂“武都故郡”。城门四:东曰“华岳呈祥”,西曰“吴峰拱瑞”,南曰“秦岭环翠”,北曰“周原启秀”。

我国众多的地名中,大多数都随着朝代的更换而有所改变。但是,有些地名沿用千年以上没有变更。赵思荣、铁友编著的《中国旅游手册》中载:“我国使用地名年代最久远的地名,还属陕西省宝鸡县的虢镇。据说是从周朝开始就用这个名,一直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虢  镇

周  原

殷古公颤父自邠迁岐,始定国号,传至武王,遂有天下。武王灭商,以周为天下之号。文王时周公采邑,在今岐山县北,筑置城事。《帝王世纪》:“周城以南有周原“,太王所居周原,因号曰周。周原东西横旦,地宽平而肥美,因此得名。

蜀   仓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东汉末琅琊阳都(今山东沂水县)人,是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当他二十七岁时,出身黄家远支的刘备,借兴汉的名义,欲改变当时“天下大乱,群雄割据”的局面,做一番统一全国的大业,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征询方略,邀他共事。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势力逐渐壮大,终于形成蜀、魏、吴鼎立的局面。诸葛亮精通兵书,深谋远虑,善用韬略,以智取胜。据说,有一次诸葛亮统率蜀军与魏军司马懿交战,一日兵行宝鸡县渭河南颉头村,因兵少粮缺,又有司马懿大兵追赶。在危急之中,诸葛亮巧用地形,用芦席围山为仓,上撒食物引百鸟来朝。司马懿离远观之,诸葛亮兵多粮足,有持久战之准备,只好还军退兵。因此,故曰“蜀仓”。

香  泉 

传说,宝鸡县香泉乡孙家村有一女子早年父母双亡,依靠兄嫂生活。因其满头生疮,兄嫂不甚见爱,叫她放羊,干杂活。一天,百花仙女下凡,赐其药水治病。此药异常,喷香宜人。舍不得独自享用,于是倒至泉中,让大家共享。因用泉水治好了头疮,被选入朝,成为唐太宗的皇后。故曰此地“香泉”。

县   功 

县功,原名献头。传说北宋时,包公的侄儿包勉在吴山县(今之县功镇)任县令。后来他改任回京,百姓念他为官清正,送了他一车核桃、栗子。回到开封,有人在包公面前诬告包勉在吴山县为官不正,银两车载。包公一气之下,铜铡包勉。包勉死后,包公始知车内不是银两,后悔莫及,便将包勉的头首送还吴山县祭奠,故曰“献头”。后改名县功镇至今。

贾  村 

贾村镇,古名龙川镇。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2年)国史院大学士(宰相)党崇雅(名崇雅,字衡彬,号于姜,宝鸡县蟠龙山人),亦称“党阁老”。,因年事已高,辞朝还乡。据说曾在此镇度闲,重修城堡,亲笔题曰“龙川镇龙川雄镇”。不久,康熙王驾临贾村原,探望党崇雅,偶然发现城门匾额题词有“龙”字,甚为不悦。党崇雅观其皇上龙颜,已知不测,便随机应变说:“龙川雄镇,是个‘假’村子。”因而对此事未作追究。其后人们就把“龙川镇”,改为“假村”。又因“假”与“贾”谐音,人们逐渐地把“假村”,写成“贾村”。但有趣的是“贾村”,没有一个姓“贾”的。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 Copyright ©2003-2021 Powered By 陈仓区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