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我在管理局的统一安排下到青岛疗养。这一次疗养,不单单是我见到了大海,领略了沿海大都市的自然风光,最重要的是我通过亲身感受,身上受到了震撼。震撼来自于青岛的城市文化,这文化不再是旅游圣地那么简单,最重要的是市民道德指数的提升,譬如城市里的小广告,不论在西安,还是宝鸡,几乎随处可见,可是我在青岛的日子里,却没有找到任何类型的小广告。我是一个残疾人,亲身感受到了青岛市民扶残助残的热情,公交车上,市民会主动为你让座。在大小珠山的登山过程中,素不相识的市民会伸出他们的双手,搀扶你走过陡峭的路段。在中国第三大岛灵山岛的旅游中,清朝时代的码头令我无法上岸,又是素不相识的市民伸出他们的双手,几乎是驾着我度过难关。这在陕西,几乎是令人无法想像的事情,因为陕西城市的公交车上,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从来没有为老年人、残疾人让过座,当你出行在外,遇到困难,过来过往的行人绝对没有人向你伸出援助之手,更不要说欺客宰客的事情屡屡发生。所以我说陕西应该学学青岛,提升市民的道德水平。
青岛留给我的又一个印象是市政文明。残疾人不但在市内坐车乘公交车可以免费,就是乘坐游艇,收票员看到我是残疾人,会将30元的票价减成20元,就是青岛的所有市内公园为残疾人免票,所有的旅游景点为残疾人半价、小半价地游玩,而在宝鸡,残疾人保障法陕西省实施条例已经颁布三月有余,不要说我不拿残疾证车乘车,就是出示残疾证,照样毫无效果。就是公共物品服务人员对待市民冷若冰霜,因为公共物品提供是非市场性质的公共服务,无论公交车主姓公还是姓私,政府都会通过财政补贴的性质让他们从中受益,受益中的服务人员在以恶待人,就是个人的素质问题,可是这种素质普遍存在的话,就是一个城市的文明问题,所以我通过青岛印象,真正地希望我们的城市也学一学青岛,强化一下市民的道德意识,提升一下城市的文明指数。
民盟陈仓总支 沙铁成(系陕西著名作家,曾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四百余万字,并荣获国家及省市级文艺创作奖项十五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