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陈仓区政协网!
魏野畴在虢镇二、三事
发布:2013-10-22 来源:  作者:俱志青  浏览量:557 

魏野畴在虢镇二、三事

梁维藩口述

我的老师魏野畴,陕西兴平人,北京高级师范毕业,一九二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省立一中、三中任教期间,把主要精力倾注在建立党、团组织工作中。驱吴斗争中,亲赴耀县动员说服杨虎城将军率部参加,并任杨部的政治宣传处主任兼三民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一九二八年四月九日,在皖北阜阳开展对敌斗争中被俘,威武不屈,骂口不绝,视死如归,当天深夜壮烈牺牲,年近三十一岁。回忆起魏野畴老师,为党的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是我永远难忘的一位老师,为了纪念他,将他在学校和虢镇的二三事叙述于后。

魏野畴老师原来在榆林中学当教师,一九二四年春来到西安一中任教,我记得当时他刚来校不久,便向学生讲话说:“我是跑外边的人,初来这个地方,好像一个人坐火车刚下了车一样,一切感觉都很陌生”等等,这是他虚心的表现,魏野畴老师知识渊博,作风正派,待人诚恳,没有架子,生活朴素,特别善于接近同学们,和同学们相处很热火,同学们请求解答的问题,他很耐心,真正做到诲人不倦的地步。他具有一种魅力,身边常常吸引着一群求知旺盛的学生。他提倡民主,反对守旧。当时学校里规定,上级来人到学校,要学生立正敬礼(不管在教室或操场),魏野畴老师坚决反对,向学生常说你们的任务是学习,学习期间要肃静,一打搅便影响思想,转移视线,耽误学习。他认为那种奴化教育的垃圾应及早清除,魏野畴老师的主张,得到大部分教师的支持,但是学校当局却极为不满,他理直气壮地和校长争辩,没多久就离开学校。但留给同学们的影响却很深。

我的家住在虢镇城内,地方宽敞,人口少,前厅后楼,对面厦房,有头门、二门、房屋高大,建筑齐整,室内光线充足,亦十分清净、卫生。我的父亲爱好学问,琴棋书画,古董玩物,陈列整齐。记得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年)初,杨虎城部追击北洋军阀吴新田。吴的第七师窜入汉中后,杨的军队驻千、陇、宝鸡等地,司令部驻扎在我的家中占居前半院,作为办公室和宿舍。魏野畴是政治部宣传处主任,经常和杨虎城在一起,两人相处很亲密,在室内常常有说有笑。杨虎城和我父亲梁寿珊是结拜兄弟,我的小妹妹梁秀娟拜给杨虎城乾女。我兄妹称杨为乾父,因为这个关系,我们出入杨的住处就很随便。当时我在西安一中上学,有一次暑假回家,我去拜望乾父时,杨虎城将军正和魏野畴老师交谈,我怕打断了他们的谈话,正要退出时,她两都很热情的把我留住问长问短,了解一中三中一些情况,我说完后,便告辞。假满返校时,魏野畴老师给我说了很多进步话,获益匪浅。

魏野畴老师是政治部宣传处主任,政治部设在虢镇南门口(现城关供销门市部),坐南向北,地方虽则不大,但布置却非常新颖,墙壁上的标语书写醒目,内容进步,并配有名人字画,就觉得是一个政治气氛很浓厚的场所。同时政治部宣传处设有图书馆,馆内陈列着各种进步书刊,如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的著作,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等书,我常去图书馆看书,当时借书的青年络绎不绝,官兵借阅书刊的也不少,魏野畴老师十分关心战士、青年的政治、时事、文化学习。另外在政治处办有暑假补习班(高小毕业生)。魏老师亲自讲课。

他和政治部的成员经常深入连队教唱打倒列强等歌曲,指导排演进步戏,演的戏多是移风易俗方面的,在虢镇城隍庙演出时观众满场,无不叫好。魏野畴老师对部队的政治工作做得非常活跃,在驱吴斗争中,他说吴新田是北洋军阀的走狗,任陕南镇守使时盘剥百姓,购买武器,进行战争。他讲话引经据典,富有鼓动性,很吸引人。由于政治工作的加强你,提高了部队的素质,军纪良好,秋毫无犯,改变了群众的认识,这支部队刚来时纪律不好,群众把杨虎城叫杨九娃,后来叫杨司令,叫杨虎城将军,当时我父亲经营商业,颇有家私,思想一般,因受魏野畴老师的熏陶和影响,开始走向进步的道路,如杨在虢镇提倡修建渭滨中学时,慷慨借款。记得有一次部队从虢镇出发,去打第七师吴新田时,一部分青年纷纷要求参加杨虎城将军的部队。这充分说明部队纪律好了,群众影响变了,这些都和魏野畴老师主持的政治工作,和杨虎城将军的转变分不开的。说实在话,那时共产党在部队中已扎下了根,同时培养了大批的领导骨干,为革命培育了人才积蓄了力量。

 

                      俱志青整理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 Copyright ©2003-2021 Powered By 陈仓区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