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议会”成立的历史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国民党政府“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反动本质已被人民所识破上自中央下至地方的各级官吏,对于人民政治上的镇压和经济上的掠夺,引起了广大民众的不满。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蒋介石的统治已完全丧失了民心,另一方面蒋介石的统治愈来愈加拥戴在抗日战争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在共产党领导下,推翻国民党的血腥统治,建立新中国,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巨大历史潮流。国民党政府为了竭力挽救其面临覆灭的局面,装腔作势,玩弄伎俩,妄图挽回民心。高唱什么:“人民参与政治活动呀”!“人民监督政府呀”!“民主自由的新生活呀”!等等,借以笼络民心。在各省、县成立了所谓代表民意的“参议会”。
“参议会”是民意机构,是代表人民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力组织。县“参议会”的参议员是各乡镇、人民团体(工会、商会、农会、教育会等)选举产生。每年召开一次大会,必要时召开临时大会。大会期间,县政府及其部门,如法院、警察局等必须向大会作施政计划和工作报告。如遇不合“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大会可以有权否决;如遇不合实际的报告,当会可以提出质询。参议员代表个地区、各人民团体群众的意见,对于应兴应革的各项事宜作为正式提案提交大会通过。俟后,交由县政府或其他单位执行。
“参议会”组织参议员分区分组对各乡、镇公所的工作,进行检查,其主要内容是有无长支滥派,贪赃枉法等不法行为。
二、参议会的活动情况
1、参议会组成人员
一九四九年九月,宝鸡县遴选了二十一名参议员,成立了“临时参议会”。其参议员是:张天儒、王右箴、杨芝宇、刘伯荫、王和亭、杨联甲、顾任甫、容儒、张屏轩、杨参政、王伯直、高毅安、李景天、李凤五、黄化庵。何铨、高希齐、李茂荣、鲁信、韩树勋等。会址设在宝鸡城内解放西路。议长张天儒,副议长王右箴,驻会委员五人,除两名议长外,有李伯荫、杨参政、张屏轩。工作人员有秘书杨芝宇、干事张楷、段荆璞,会计谭滋生,文书容宏、梁春轩,收发韩志孝。
一九四五年四月各乡、镇召开乡(镇)民代表会,选出乡民代表会主席。八月举行民选,选举了各乡、镇长及县参议员。十月由各乡、镇推选的参议员正式成立了宝鸡县参议会,“临时参议会”即宣告结束。当时,宝鸡县共有二十一个乡、镇,推选的参议员是:
县城镇: 任文华
新市镇: 吴耕九
硖石乡: 刘伯荫
陈宝乡: 张维骏
虢 镇: 严书鼎
长春乡: 贺维诚
阳平乡: 王云台
蜀仓乡: 李鸿烈
钓渭乡: 李含章
潘溪乡: 景 珍
终南乡: 宋鉴堂
鸡峰乡: 郭天俊
云栈乡: 李伯恭
佛岩乡: 史正钦
金陵乡: 张天儒
蟠龙乡: 阎德卿
西坪乡: 容 儒
马迹乡: 赵锦涛
千水乡: 王右箴
周原乡: 张屏轩
人民团体如工会、商会、农会、教育会等推选的参议员十人,有张楷(字端吾)、韩树勋、高希齐、强寿天、祝正凡、姬子明、李仲毅、杨参政、鲁信、杨芝宇。
宝鸡县参议会,共有参议员三十一人,未设驻会委员,工作人员有秘书王英州,干事张端吾、容宏,会计谭滋生,文书梁春轩、王丕昭,收发韩志孝,事务葛藴玉等八人。
2、参议会的活动情况:
宝鸡县参议会正式成立以后,于一九四六年四月召开了大会。会议主要弹劾了以下两案:
(1)追查偷种鸦片,枪杀人命一案。经弹劾查证:
一九三九年王奉瑞任宝鸡县县长期间,县政府秘书田桂林与国民兵团副团长郭殿政同谋,暗示终南乡乡长何起荣在深山老林之中大量偷种鸦片,被终南地区青年王世英、郭崇德发现,对此不法行为多次向县政府反映无效,继而向省方控其罪过。后来省政府派余惠田委员来宝鸡检查,查出烟苗后,田、郭见事败露,唯恐祸及于己,便密令终南乡乡队附赵宗周将乡长何起荣枪毙。后恐赵泄其密,即以赵宗周杀害乡长何起荣一罪,将赵拘捕送凤翔枪决,杀人灭口。
(2)追查变卖壮丁,贪污私分一案。经弹劾查证:
一九三九年期间,国民党政府因抗日战争前线伤亡重大,饬令各县大量征集壮丁予以补充。宝鸡县政府当时派常备队队长郭士信、符子庆,及县府指导员梁维藩等多人,分赴各乡镇征集壮丁,搜查逃兵。那时官府名为征兵,实为敲诈勒索,他们借此机会,变卖壮丁,贪污款项,大发其财,坑害民众。当时征集壮丁的办法是轮签号,先由兄弟四个、五个的去一个,继由兄弟三个、二个的去一个,轮到谁家的签号,谁家就去一名壮丁。否则,用钱相抵,谓之“壮丁变价”,变价最高的三四千元以上。有势有钱的,以行贿送礼等消除签号,兄弟四、五个也不征丁;无钱者,独子也要鞭打绳栓被征当兵。更为甚者,征集壮丁的官员可以招纳一批地痞、流氓或者“兵釉子”,互相勾结,串通一起,诈骗钱财。谁家不愿让其子弟当兵,可以变价办法雇壮丁消签号。他们用豢养的地痞、流氓予以充塞,明顶暗放,轮番诈财。壮丁款他们私分后,过不了几天又找上门诬说雇的壮丁逃跑,还得讹诈一笔钱财。这样,他们从甲村到乙村,从丙乡到丁镇变卖顶替,从中敲诈勒索。因壮丁变价而倾家荡产的农户,在当时屡见不鲜。
县政府变卖壮丁,酷害百姓的罪恶,引起了广大群众的不满。虽经弹劾查证,但在国民党统治下,官匪不分,官官相卫,也就不了了之。
以上两案不难看出参议会只不过是徒有其名罢了。
三、参议会的本质
参议会虽然有其名,无其实,但对国民党政府来说,却起着“参议”作用,为其统治政权服务的。如在蒋介石“戡乱建国”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主张施行以后,宝鸡县立即在参议会内成立了以议长张天儒为主任委员的“宝鸡县戡乱建国委员会”。一九四六年参议会大会期间,由议长张天儒提出拥护国民党的“安内攘外”、“戡乱建国”主张,并一致通过由大会发出了关于“讨伐共产党的通电”。同时还组织地方武装对付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一九四六年我三五九旅部队开往陕北,途径终南山时,县长杨炳南和议长张天儒,亲赴渭河沿岸各乡、镇,指挥全县国民兵堵守山口河防,并分派参议员前往渭河沿岸各乡镇进行反共宣传,督促检查,严密防守,企图阻击三五九旅北上。
国民党政府企图凭借所谓参议会来笼络人心,维护其反动统治。但由于他们早已失去民心,于是,参议会这个所谓民意组织也就随着蒋家王朝的土崩瓦解,而结束了它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