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殿奎 杨参政
清光绪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
六月十一日,清光绪帝接受康有为、梁启超等变法维新主张,接连下诏颁布了许多变法法令,如在京成立京师大学堂,设道、政、工、学、商等十二科。当时,宝鸡县拥护变法的人士印发宣传品,广为宣传。
九月二十一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除变法法令,改京师大学堂新设的十二科为诗、书、易、礼、春秋等班,复古读经,变法遂之失败。宝鸡拥护变法人士,恐祸自身,即将宣传品焚毁。
清光绪二十五年(一八九九年)
宝鸡县电报局成立。
知县:杨端渠、杨调元(注:按任职先后派列,下同)
清光绪二十六年(一九O O年)
夏、秋两料无收,民间缺粮,灾荒严重,县衙虽开放义仓赈济,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农民多从外地背粮充腹,乡村因饥饿而死者甚多。这是继光绪三年后的又一大年馑。
知县:杨调元
清光绪二十七年(一九O一 年)
去秋,持续干旱,二麦未种,灾情深重。春播作物成熟收获时,因人们果腹乏食日久,饱食伤人,死者较上年还多。
知县:朱弼臣
清光绪二十八年(一九O二 年)
李显诚(江苏省人,候补直隶州官),在凤翔总司盐务,实行官方垄断,抬高盐价,节节暴涨。凤、宝一带每斤盐由二十九文涨到六七十文,乡民淡食,怨声载道。
清光绪二十九年(一九O三 年)
十月二十三日、二十四日,由晁黑狗(今宝鸡县宁王乡人)、李猪娃、王摇摇(二人均为岐山县蔡家坡人)三人,发动农民起义,捣毁官盐局,乡民闻讯响应。四乡农民一拥而起,两日内捣毁了蔡家坡、高店、益店、阳平镇、虢镇等处官盐局。盐局官员逃跑,存盐被人们分食。
二十五日,晁、李、王三人率领凤翔、宝鸡、岐山等地三千多人,包围凤翔东关盐局,打死盐官刘司事,放火烧毁官盐局,其两邻之骆驼场和工艺局同时被焚,两天后大火方息。清政府出示悬赏逮捕打盐局首领。
十一月二十九日,晁黑狗被官府逮捕,王摇摇避之杨家沟乡东高泉村张海洋家中,后被报官逮捕。晁、王二人被杀害于凤翔城西门外,李猪娃逃往甘肃。
清光绪三十年(一九O四 年)
春,宝鸡县虢镇、阳平镇一带百姓义愤填膺,誓为晁、王报仇。
斯年,王摇摇的儿子在宝鸡县杨家沟乡南阳堡庙会上,打死了张海洋,为父报仇。
冬,李猪娃被捕于甘肃庄浪,解回凤翔。
知县:蔡宝善
清光绪三十一年(一九O五 年)
正月十六日,李猪娃被杀害于凤翔县衙门西边的桑园里。农民起义惨遭失败。
夏,改金台书院为高等学堂。
斯年,成立县警务局。
知县:蔡宝善
清光绪三十二年(一九O六 年)
斯年,成立初级师范传习所。
改学政为提学使,又称学台,专管生员之考课黜陟。
知县:杨恩锡
清光绪三十三年(一九O七年)
知县杨宜翰扩充高等小学堂,完善乡间初等小学堂,督导廪生积极准备已酉科贡试。
秋,渭河暴涨,冲毁阳平镇民田数百亩,豁免田粮。遂派民工沿岸筑堤,以防水患。
知县:杨宜翰
清光绪三十四年(一九O八 年)
清廷公布钦定宪法大纲,欲以此缓解革命力量。是时,宝鸡有些人士不明真相,积极拥护支持。
宣统元年(一九O九 年)
渭河猛涨,冲毁阳平镇街及民田二百四十余顷。
斯年,清末最后一次贡试,本县任天锡、谭善述、杨澄、容儒参加贡试,在京获拔贡学位。
陕西省咨议局成立,宝鸡王紫京等人为省咨议局咨议。
知县:叶 春
宣统二年(一九一O 年)
二月二十九日,岳家坡崩。
三月,阳平镇初等小学堂成立。
八月四日至十日,兴国里、阳平镇连日大雨,阳平镇西头因渭水暴涨,冲毁街房、民宅四百七十八间之多,粮田多顷。
知县:雷天裕
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年)
九月一日,陕西陆军张凤翙、张益谦,响应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辛亥武昌起义,宣告陕西独立,革命浪潮传遍各县。
九月八日,宝鸡哥老会首领马云山、白福顺命令王清明、周瑞林率众起义攻夺宝鸡城。九日下午王、周率领三百余人由渭河南进发,沿途焚毁石坝河天主堂,宝鸡南关天主堂,县勇队长王明海内应,开东门迎接起义军进城。烧毁县署西华亭、高等学堂,捣毁了恒升当铺,释放了狱囚。知县雷天裕西逃秦王寨(今之固川乡佛爷崖附近)。
九月中旬,陕西革命军赵皖江以宣抚招讨使名义来宝鸡(随从军官有甄寿珊等十余人),进行革命宣传活动。此后赵改任秦陇复汉军第三十五标统,收编马云山为第二营营带,白福顺为第三营营带,赵标统自兼第一营营带。北卫县功镇,南保大散关,防御清兵甘肃固原提督张行志、副军将崔正午(回族)进攻凤翔,从此凤、宝两县赖以安宁。
九月下旬,宝鸡县旅省学生杨仁山、何雪堂、郭灵甫、容玉璋、惠从周等人,回县宣传辛亥革命活动。
知县:雷天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