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陈仓区政协网!
解放前宝鸡西山地区青红帮活动情况
发布:2013-10-22 来源:  作者:王文仁  浏览量:327 

一九三八年,我任赤沙小学校长,由于年轻幼稚,对于当时五花八门的社会现象,难以辨认。一九四O年秋季有一天,赤沙镇镇长白子厚约我去县功镇参加“青帮”,自己出于好奇心理,盲目跟去。到达县功后,看见来自宝鸡的“青帮”师父李越村和秦伯瀛等一帮人,说第二天晚上在县功火神庙摆“香堂”磕头拜师。第二天我就去了,香案上插着“义重千秋”和X X 祖师爷的牌位,前去磕头拜师入帮的约有三、四十人。“青帮”是师徒关系,以“通、悟、学”三字排辈。“通”字辈是师父,只有李越村(口音是外地人)。“学”字辈称“悟”字辈为师父,称“通”字辈为师爷。这次新磕头是“悟”字辈,由“学”字辈司仪,依班辈次序磕头,磕了几十个头,每人交两元“功德费”,给每人发一个小册子,名曰《学道初步》,就算入了帮。第三天同白子厚返回了赤沙。

自己从事教育工作,自命“清高”,对此事实觉乏味,又感庸俗,以后对谁也未谈及入帮的事。过后才逐渐认识到,入帮拉派,完全是藉帮剥削,尔虞我诈,唯利是图,再无他意。例如当时宝鸡的秦伯瀛、张定五等人,利用帮会关系,上捧下吹,招摇撞骗,横行一时,人所皆知。抗战时期外地流落宝鸡的各色人物众多,身份复杂。又因铁路修建西展,宝天线上的帮会活动猖獗一时,特别是“红帮”活动,较为突出。据悉红帮是弟兄伙,称江湖上的头子为“大爷”,最小的叫“老么”吃的最开。入帮仪式叫“开山堂”,听说帮规很严,只要一入帮,就称哥拜弟,一切不论你我,很讲“义气”。并对一切事物另叫名称,有所谓“海底”(暗语)等。如在某些场合相遇,出示手势,答上“言子”(暗语),即认为是自己人,盛情接待,远接远送;对方如不表示,答不上“言子”,就会横遭冷遇,甚至将所带财物留下。

在宝鸡铁路的红帮头子叫郑汝平,自称是“西华山山主”,在建河车站,挂一“中原垦殖社”牌子,又称“小梁山农事试验场”,场长郑汝平,副场长徐家朋(山东人),实际上只有几个工人(都是帮会的)。他们以“开山堂”收弟兄为主要营生,只要有点名气的人入帮,就称之“新衣大爷”,也叫“坐地大爷”。以后如有兄弟投上门来行个礼节,口中有词:“兄弟多在家中务农,少在江湖领凭,只知江湖贵重,不懂江湖礼仪,如有不到之处,请大哥海涵”。这一下就得满招满应,临走时还得装上盘费。“山主”走到那里,如遇上自己人就得送礼物,方显得有义气。

旧社会的帮会,虽说是秘密组织,其实政府从不加过问。在某些情况下,还起着包庇纵容社会上盗贼团伙的作用。

解放初期,在西山地区及宝天铁路线一带,由梅树成(河南人)纠合的“忠义军”,张金(坪头人)串通的“仁义军”全是些“红帮”兄弟,地痞流氓,到处抢劫,扰乱社会秩序,鸡犬不得安宁,人民痛恨至极。解放后经过镇压反革命,取缔了反动的会道门组织。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 Copyright ©2003-2021 Powered By 陈仓区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