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陈仓区政协网!
回民起义军在宝鸡
发布:2013-10-22 来源:  作者:陈仓区政协  浏览量:398 

王志超

清朝后期,宝鸡地区曾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回民起义,距今百余年。

一八四O年鸦片战争之后,清廷腐败,外敌入侵,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人民苦难深重,各地奋起反抗。南方太平天国革命,北方捻军、回民起义,抗击清军,以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当时,陕西回民起义,是在太平军扶王陈得才进军汉中,赖文光、陈玉成由武关入陕,军至兰田,省城戒严,渭南回民呼应太平军,首先揭竿而起,杀官攻城。太平军东撤后,华、同一带及西北各路回民纷纷起义,遂扩大到岐、宝、凤以至西北,则甘肃之庆阳、泾川、灵台、华亭、平凉、固原等地,纵横千里。

一八六二年即清同治元年八月初四(以下月日均为古历),凤翔回民起义围困府城。随之,宝鸡、岐山、千阳、麟游、陇州一带回民悉从起义,与四川郭刀刀率领的农民起义军遥相呼应,使清军疲于奔命。十九、二十日郭刀刀率人马二万余由竹谿攻克佛坪,击败当地勇官刘大庆。九月初六郭军攻至周至黑水峪,清军副将王佐带马步各队阻截。初八,起义军败退至眉县高店镇,后西退宝鸡县马营镇,四散入宝鸡、凤县山中。秋末进入黄牛铺,与清军激战,义军多人于王家台遇难,大营闻讯增援,清军怯战,龟缩回城。义军即同赖文光、曹灿章二支会合,由东小路进入凤县双石铺。

同治二年二月围凤翔之回军,调七成队欲破虢县城,并约川勇为内应,但未攻破。三月二十二日,回军部分人员藉宝鸡县贾村镇骡马古会,装扮为畜贩混入,以作内应。二十六日夜间,围困府城近八个月的回民起义军,抽调部分主力军袭击占据了贾村镇。此原高险可恃,为宝、千、陇之屏障,周围二百余里。自凤翔回民起义之后,宝、凤绅富多避居于此,军火粮储甚多。攻破后,悉为回军所有。

同年九月十六日,清军陶茂林即督队攻油坊村(当时称街),回军竭力抵御,被陶军截其后路,终以不支而退,油坊街失守。十九日清军进驻油坊街,连攻第一村,陷回营数十座,二十三日又直扑凤翔之白家凹。回军移营七里河,陶茂林功补甘肃提督。

同年十月初九,太平军由陇州进入宝鸡。当地平民参加起义者约二万余,声势大振。清军提督陶茂林,由千阳折回、在二里关、观音堂、大散关、草凉驿一带与太平军激战,太平军失利而退。

同治三年正月初一,四川农民起义军郭刀刀所部,由陇州至车辙镇折向宝鸡,清军陶茂林闻讯,调凤翔招抚之回民马队六百骑阻截,未至宝鸡,违命而返。府城关闭,骑勇同四川农民军进入凤翔北山口一带活动。陶以回民逆命,奉清帅多灵阿令,调集清军偕雷正绾、曹克忠二军分路追赶,回军从此入甘境。

同治四年四月初旬,陶茂林所统之中、左、前、后四营、提选二营、新中一营及卫队各勇同时“哗变”。十一日集结至陇州之长宁驿,其马队斜趋陇州之撒家店,部队由沟水往山门镇。陕抚刘蓉当饬亲兵营彭基品与雄毅营刘糈,由宝鸡就近拦截,并飞咨陶茂林派员招令归伍。值陶闻讣丁忧,乞回籍守制。奉上谕留甘,署任甘肃提督,着设法招集溃勇,而善抚其未溃之军。但溃军不愿归伍,奔赴陇州之县头镇(今宝鸡县县功镇)清军彭基品选派百长童仁兴,护哨李吉春持名帖前望诘问原由。溃军勇将李吉春羁留,而以副将高选清官衔回文,令军清军童仁兴还报。内称:陶茂林克减军粮,各营不期而散,约有万人,请饬州县备办柴面等语。适陕甘总督杨岳斌抵西安与刘蓉商定,委派营务处游击文朝清、抚标中军彭体道驰赴宝鸡善为开导。而高选清等则到处张贴文告,需索米面,旋即移驻益门镇。刘蓉复调驻邠之游击王守基马步两营及驻凤县之雄毅两营直趋宝鸡。陶茂林在安定追赶回军失败,相继而溃者益多,仅存提选四营、卫队左营退守安定。前后溃勇群趋南山,与四川、汉中义军相呼应。

七月,陶军溃卒至陇州之县头镇。清军刘玉兴于八月十二日率部往剿,溃卒伤亡百余人,被擒二十余,并获原失之清军关防。“哗变”之勇由赤沙渡河,拟走凤县。正当此时,清将雷正绾部下雷恒率全军“哗变”,会同回军郝明堂等分据固原、平凉,进攻泾川。由宝鸡入南山之勇丁,被清军毛福益截击于姬家坪,败退至岩湾场后,沿山而遁。清军追击至关爷岭,游击萧积玉陷阵被杀。这部哗变勇丁多系湖北、江西、河南省人,尚两千有余,退至宝鸡之咀头镇,未敢停足,欲步鄂境。

同治六年二月十九日,回民崔三率义军大营进入千阳、宝鸡之间,蔓延百余里。回军从县头镇攻至宝鸡县之李家河(今六川河乡)。二十二日又围攻紫草原堡寨,当地团勇御之受挫。二十三日回军正攻温家寨,遭清军李辉武截击,时回军大营分据贾村原、县头镇。二十八日清军李辉武派两营助攻贾村原,自率四营直扑县头镇,分三路进至刘家庙,被回军数千骑击退至河马口。后清军重整旗鼓冲杀,回军退至县头镇、双白杨,清军收队扎营县头镇。

同日贾村原回军分攻陈家堡、马家堡将破,清军张岳龄及肖德经、余奇泮、左日升等分两路前往。余奇泮、左日升增援陈家堡,回军齐出迎战,回营三头目殉难,终以不支而退走黄梅山。清军张岳龄至马家堡,回军摇旗示威。总兵黄储宝策马冲入,杀害执旗头目一名。副将肖尝谦督队继杀,回军却退。忽回骑队从曲径桥驰援,激战久之,回骑渐次落马,后队继攻,适肖德经督同知县余泽春亦从据点赶到,与张岳龄夹攻,回军大败,退至曲径桥,又列队回击,复遭李辉武所派之副将宇文秀、总兵钟开兰率部直至,回军又败。清军尾追至吴家沟收队,始返马家堡扎营。

同治六年闰四月初八,回军出其不意,攻入宝鸡之虢县城,与清军李辉武部激战五小时,回军伤亡甚惨,清军亦伤亡二十余人。回军马统领中弹阵亡,部将刘、赵亦殁于阵。

初九,回军首领崔三等分头由虢县镇下游渡渭南奔,驻扎威海南沿山一带。清军李辉武率部由宝鸡渡河,偃旗息鼓,驰行二十里至马营镇与回军接火,回军失利退至斜坡,与南岸一带之回军聚合,奋力抵抗,自辰至午激战半日,至戊刻清军收队回营。因回军先日受挫,部分遂由双堡子渡河北来,会同驻周原之军,合力抵抗清军。李辉武出队至斜坡,回军未与抵抗,即由九龙山口进入塘口、咀头、郭川、鹦哥咀等处。正当此时,回军又踞底店,马步约五、六七人。李辉武于初十丑刻,复冲以往,黎明至其处,回军弃堡而走,过千河移驻魏家崖。十四日回军复围底店堡,清军往击,回军即遁。李辉武追之不及乃于十七日夜二更,挑选奋勇,用火炮、火蛋袭击杜家庄、油坊村之回营,回军伤亡惨重。十八日李又挑选奋勇于五更后潜伏麦地中,另派二十余人扮作乡民割麦,回军上当,蜂拥而至。清伏军从麦地中冲出,杀伤回军多人,二十余人被俘。从此,回军东退到岐山、扶风、眉县、渭南等地。

同治六年十月初九,回军复至千、陇,十一日突陷宝鸡县城。左宗棠派杨和贵、周全品率部同往宝鸡。十六日回军退走,宝鸡县城被清军占据。十一月丙午,回军又攻入宝鸡县城,杀知县崔铨淦、典史周淞。城内大火,衙署被毁。后令黄传绅(四川秀山人),遂移县治于城西之玉涧堡。县城后被清军提督刘效忠破之,县衙迁回城内。

同治七年二月甲午,清军罗洪德进驻千阳,张岳龄驻防陇州,周达武遣六营进驻凤县。亲率其余全部兵力进驻宝鸡,以固西路边防。五日后回军崔巍由崇信川进入千阳、陇州、宝鸡境,遭清驻防军阻击,千、陇、宝三州县之回军退往灵台。

同治八年正月,回军头目王明章率马步各千余名,由秦州进至吴家河、张家庄,拟由宝鸡入栈道,遭清军李辉武、胡国珍、杨恩泽三路截击,沿途各有伤亡。正月十八日回军进入梅见沟,被清军李辉武等分左、中、右三路围困,回军冒死突围,尽遭残杀。

五月十六日华亭零散回军千余人,由周永龙率领进入秦州之陇城,适李耀南、汤聘珍所带之清军往秦州。回军遂折向北避于赤沙、香泉等处。

同治九年三月乙亥,回军崔三、、禹德彦、闵阿洪,以三千人自陇州进入县头镇,逼近凤翔。清军李辉武遂令副将邵永龄督队往击,回军退至牛头山西走。

此后,由于左宗棠调集大军“追剿”,陕境回民起义军大部被击败离散,部分退入甘肃境内,亦被陆续击败。回民起义在清王朝的疯狂镇压下,惨遭失败。它起于太平天国革命的盛期,终于太平军覆亡五年之后,前后十余载,重点战场在西府一带,当地受祸至惨。但这一场重大的流血事件,其责任不能归之于回汉人民,清代统治者是这场灾难的祸首。

这次回民起义主要为呼应太平军革命,配合捻军起义,是广大劳苦人民反抗清王朝的正义行动,不是单纯的回汉民族之间的仇杀和械斗。从上述史料中清军的“哗变”,说明他们在流血中觉醒了过来,不愿兄弟民族之间自相残杀,反戈一击,矛头对向了清军,是正义的反抗,革命的壮举。

以上所辑史料仅只限宝鸡县范围,不尽翔实,错误难免,漏误之处,敬祈指正。

(资料辑自《守岐公牍汇存》与《回民起义》)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 Copyright ©2003-2021 Powered By 陈仓区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