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三十一兵工厂的由来
三十一兵工厂,原系国民党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所属的一个修械所,所长刘振林,修械所分机械、药工两部分。此所原随军驻防山西阳泉,一九三一年奉同盟军总司令冯玉祥的命令,迁往察哈尔(今张家口),后迁河北省保定、磁县。一九三七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全国人民奋起抗日,修械所随之迁往河南偃师县洛河车站。一九三八年日寇直逼汉口,又迁至河南灵宝。一九三九年修械所修械部迁陕西兴平县赵村,药工部驻马嵬坡宋家庄。当时二十九军在湖北省老河口作战,无暇顾及修械所,五个月未发工资,工人生活无着。后由国民党兵工署接收了这个修械所,委派一个姓赵的任所长。这时,河南巩县兵工厂迁往四川途中,因交通阻塞,把一部分笨重材料划拨给修械所。不久赵所长就调走了,由李式白接任所长。他看西北交通运输不便,发展前途不大,任职一段时间也走了。李绪凯接任所长后,经多次勘察选址,最后确定在宝鸡县虢镇李家崖新建所址。此时,接到国民党中央兵工署命令,将修械所改为三十一兵工厂。解放后曾先后改为西北军械三厂,陕西机械厂、陕西省机床厂。
二、人员机构设置情况
一九四五年在虢镇李家崖始建新厂。我是第一批派虢镇搞筹建的,因工程量大,先后经一年多时间才基本竣工。一九四六年下半年由兴平县迁至新址。
三十一兵工厂直属国民党中央兵工署领导,设厂长一人,委派李绪凯为厂长。厂部设两科、一组;总务科科长王多山,工务科长杨铭功,稽查组组长李庆林(该组直属中央兵工署领导,负责厂子警卫)。因这个厂子系军工生产保密单位,戒备比较森严,在厂子周围设置四个岗哨:关家崖和冯家咀各设一个岗哨,李家崖设两个岗哨,厂门口由李庆林(绰号黑人牙膏),亲自负责稽查。
当时,这个厂主要任务是生产步枪、手榴弹、修造机枪、火炮等军火兵器。全厂官员、技术人员和工人共有两千余人。下设六个所:
第一所为步、机枪修造所,主任李树华。
第二所为火炮修造所,主任王文秀。
第三所为废品处理所(即把不能用的枪支、弹药等废品处理销毁),主任先后有郭毅、吕成德。因卧龙寺库房在处理报废弹药时,发生大爆炸事故,炸死三人,即委任李彬为主任。
第四所为手榴弹制造所,主任李棋。
第五所为机具修理所,主任吕成德。
第六所为电机所,主任包其园。
三、解放前后情况
一九四八年四月中旬,我西北人民解放军出击西府。解放前夕,三十一兵工厂奉命向四川迅速转移。因连下大雨,千河暴涨,汽车无法通行,大部分人淌水过河乘车南去,少数人在厂未走。四月二十四日解放虢镇,解放军某连部住在我家,连长姓夏,听口音是山西人,和我是老乡。他知道我懂弹药,就让我给部队挑一部分炮弹(六O炮弹),装了十几大车拉走。几天之后,部队撤离虢镇。同年六月初逃往四川的人员陆续返回。一天,我正在院子里吃饭,警卫班长李世德、姚吉顺带枪来到我家,对我说:“厂长叫你”,我到厂里,未见厂长面,他们就把我关押起来,并说:“有人告你给八路军运弹药,有八路军嫌疑”,在厂内关押三个多月。后转送宝鸡警备司令部,又关押三个月,最后转交地方法院,才取保释放。
一九四九年七月间,虢镇和宝鸡第二次解放。解放军派郭有年接管该厂,由留守副官冯振家负责清交,我协助部队清查库存物资和关家崖窑洞里的枪支弹药。接收后,郭有年随军南下。
当时,厂里设职工大队,这个大队是由后方各厂派来建设大西北的一支预备队。一九五O年元月调来一部分建厂人员,厂长李凤来,科长武元璋。调我搞建厂工作。开始厂子负责修理和刷新飞机炸弹及清理前方送来的各种枪支、弹药。一年时间,全厂共修机枪三百八十挺,步枪一千八百支,后瞠炮十八门。此后这个厂经过整顿,正式命名为“西北军械三厂”。一九五O年六一五厂成立,将西北军械三厂李家崖以东的地方划归六一五厂,以西仍归西北军械三厂。一九五六年改名为“陕西省机械厂”,一九五八年改为“陕西机床厂”,一直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