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陈仓区政协网!
解放军抢修宝天段铁路纪实
发布:2013-10-22 来源:  作者:符宝书  浏览量:186 

一九三六年底,陇海铁路通车到宝鸡,西安到宝鸡段共长一百七十三公里。至此陇海铁路东起连云港,西至宝鸡,全线共长一千二百七十二公里。

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发生,中华民族遭受异族侵略日甚。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主张,向日本帝国主义委曲求全,节节退让。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剿共”的反动政策,使我河北、山东、山西、江苏、河南······锦绣山河相继失守。

一九三八年由于陇海铁路东段先后沦陷,陇海铁路郑州局受到严重威胁,被迫移到西安。

一九三九年陇海铁路管理局组织由东段逃亡到西安的技术人员,利用撤退时搬迁来的破旧材料、设备,成立了宝天段工程处。从宝鸡车站向西到天水修筑宝天铁路。那时,陇海铁路只剩下河南西部到宝鸡的一小段可勉强通车。还不时遭受日寇的炮击与轰炸,时通时阻。筑路材料困难,特别是建大桥的材料和设备断绝了来源。按当时的物质条件,只能沿着渭河北岸狭谷拦腰穿过犬牙交错的崇山幽谷勘测修建。但因渭河阻隔也只能修到北岸阜,距天水还有二十公里难以修通。由于地质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工程艰巨,难度较大,迁延日月,事倍功半。至一九四二年西安铁路工程局改组宝天段工程处成立宝天铁路工程局,继续赶修。到一九四五年底,历经六、七年时间方以很低的技术标准,粗糙的质量,试行通车到天水北道阜。此段全长一百五十三公里,涵洞近百个,其中包括驰名中外的中国工程师用中国材料修建的锦汉桥(桥旁竖有纪念碑以资佐证)。宝天段通车后,塌方断道,出轨翻车不断出现。直到解放前夕,仍不能正常通车,物质不能畅其流,商旅踟蹰。当时流传着几句民谚:“宝天段,瞎胡闹。不是塌方,就是掉道”。铁路部门,也谓宝天段为陇海铁路线上的“盲肠”。

一九四九年七月宝鸡解放。人民政府为了迅速恢复交通,于一九四九年八月,由宝鸡、天水两个军管会,分别组织民工抢修,但因正逢雨季,边修边塌,始终未能全线通车。

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六十四军打胜了扶眉战役之后,驻扎岐山、凤翔、宝鸡一带休整待命,他们南征北战,始终枪不离手、血染戎装,为人民解放事业,征战了二十二个春秋之后,于一九五O年初又接受了抢修陇海线宝天段“盲肠”的任务。

白手起家

这年初春,冰雪还没有消解,就开始组织筑路先遣队。解放军里,可以说是个人才宝库,十大匠,匠匠不缺。有技术专长的组织了木匠组、铁工组、编织组、放炮组、打眼组、防险组、技术组······。其余的人组成了安家组、砍柴组、烧炭组(供开铁用)。军司令部、政治部成立了筑路领导机构。当时我在军直政治办公室工作,约有二十多人,由政治部主任袁佩爵,军直属队主任张树培领导。在一无所有的荒坡荒山上安家落户。用把勤劳的手,竖起了一排排暂新的茅草屋——宿舍、伙房、仓库、工具棚;堆积了足够一年用的薪柴。军长曾思玉,政治委员王昭,以及所有军政领导干部,亲临工地,了解情况,处理事务。他们还亲自背柴备料,多则半月,少则十天。有时负重百数斤既说又笑往返在羊肠道上。战士们在深山密林里砍柴烧炭,棉衣开了花,手心鼓起了血泡;渴了喝点河水,饿了啃些干粮。初春的余寒,过度的疲劳,未能征服全军指战员筑路的坚强意志。一月过后,一切都准备停当了。

阳春二月,筑路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工地。一时寂寞的山沟,人流熙熙攘攘,军号嘹亮,筑路战士磨拳檫掌,一场与大自然搏斗的决战,一触即发。

开山劈石

宝天线上,爆炸声撼山震地,整治“盲肠”的序幕像排山倒海似的展开。宝天段的主要工程是消坡。原来线路,只

凿开了马槽,坚石的地段好些,唯大部地段是松石、风化石、沙夹石。这些地质如遇大雨、淫雨就有滑坡的危险。整治的办法是按工程技术人员预先勘定的方案,对路旁的山坡消成“一比一五、一比二、一比二五”等不同的坡度,使地基承受力达到预定的标准。这个生疏复杂的工作,没有实践经验,光凭蛮干,是不能完成任务的。开头工具缺、事故多、技术熟练程度差,工效低。为确保工程质量顺利进行,必须发挥全军指战员的高度爱国主义精神,开展创造新成绩的革命劳动竞赛活动。提倡巧干,开好“诸葛亮”会,集思广益,各献技能。经过一番整顿革新,先后创造了高线运土、吊土杆、自动倒土机等先进工具二十多种,提高了工效,加速了工程进度。   眼技术性强很难掌握。起初纶捶没有稳定性,不敢猛击,怕打不准,打在自己的腿部或按钎人的手部。渐渐的熟练了,打起来就稳、准、狠。凿石开山由原来的每上一个工作班一点七至一点九米,增加到二米以上。最后达到三米七、八。装药多少、松紧、虚实在不断实践中,取得了经验。由每个工作班炸石五.六立方,逐渐增至三十立方左右。后来还创造了集团装药,工效倍增。这种装药仅限于松石、沙夹石。巧干加实干,战胜了千难万险。

每遇星期六,是筑路战士的白刃战、攻坚战。为确保星期六晚至下星期一晨火车安全正常通车,要把一周来积存道心的石头清除干净。筑路战士们战胜了狂风、暴雨、疲劳和饥饿,保证了安全通车。使国家急运物资、筑路物资、生活用品和沿途民需正常运转。

鲜血换来了“畅通”

凿眼放炮,是安全筑路的关键环节。尽管筑路一开始,就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严密组织防范,把重大事故压到顶低限度。然事故总难杜绝。举例述之:军直工兵营某连,午夜前放了个瞎炮。饭后借战士午眠之隙,由排长领一个放炮组赶到施工现场排除瞎炮,以保证下午照常出工。在排除过程中,致使排长一人,战士两人当场牺牲,战士一人身负重伤。我参加处理烈士的善后工作,知其情况。其他险情,如塌方、飞石等事件时有发生。

全线工程约八月,参加筑路队伍计有六十四军全部,十九兵团直属队一部,六十三军直属队一部与五六O团、六十五军工兵营,十八师全部和宝鸡、咸阳军分区一部,约五万人。共完成土石方量四百余万方。在艰险的过程中牺牲官兵武之、骆国宾等五十六名、致伤身残者亦不少。

   抚今追昔

陇海铁路这节“盲肠”割掉了,使全段能通行解放型机车。运输能力提高到三级干线水平。为继续建修天兰段提供了运输能力。今天宝天段已经电器化,这条横贯西北的铁路大动脉,畅通无阻。它利国利民,造福后代。抚今忆昔,万感交集。后起之秀,当永远牢记和发扬筑路先烈前扑后继、艰苦创业、战胜困难的革命精神。更应怀念先烈们流血牺牲的无产阶级的高尚品质。

笔者身临其境,参加了这一筑路工程。以管见所及,略叙梗概,以存史。使参加宝天铁路而光荣牺牲的烈士们和英雄们的业绩流芳百世,永垂不朽!但因识疏笔拙,错漏难免。诚望知情者指正、充实,不胜盼感。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 Copyright ©2003-2021 Powered By 陈仓区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