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陈仓区政协网!
宝鸡县解放前社会文化事业
发布:2013-10-22 来源:  作者:强 温  浏览量:209 

一、建置与沿革

解放前宝鸡县曾有县立民众教育馆、省立民众教育馆和两个图书馆,还有阳平镇阅览室。

民国十年,陕西省参议员、前清优廪邑人王紫京先生亲自作序印制捐册,筹募资金,倡议筹办图书馆。经年艰苦努力,购置木料(存放于第二高等小学校即今虢镇小学),后因政局动荡,兵燹连年,人事更替,数年筹备,终无结果。这是宝鸡县文化事业的酝酿萌芽阶段。时过十年之后始有图书馆诞生。

民国二十一年春,由省教育厅拨款正式成立宝鸡县第一、二图书馆。第一图书馆设县城东街原考院内(今宝鸡解放电影院)。第二图书馆设虢镇城内祖师庙戏楼(今服务楼地址)。民国二十四年八月第一图书馆撤销,在县城西街县党部前院,利用旧房成立了宝鸡县民众教育馆。民国二十七年,县政府在阳平镇成立阅览室。

民国三十年,陕西省教育厅在宝鸡筹建省立民众教育馆,苦于无址,县民教馆遂迁虢镇与第二图书馆合并,名称“宝鸡县立民众教育馆”。原县馆址让给陕西省立宝鸡民众教育馆。至此,在县境内有陕西省立宝鸡民众教育馆、宝鸡县立民众教育馆和县立阳平镇阅览室。

民国三十三年,宝鸡县立民众教育馆从虢镇迁回县城西街(原教育会旧址)。一个机构一套人马,两个牌子,即宝鸡县立民众教育馆、宝鸡县图书馆。当时图书馆设在县府门楼上。县长师志真题扁曰“静观自得”。虢镇图书馆改为室,隶属县民教馆。民国三十七年县民教馆停办,虢镇图书室亦随之停办。其财产分别交由省民教馆与虢镇小学代管。

二、编制、人事与设备

宝鸡县第一、二图书馆均隶属县政府。各编制二人、设主任,实行聘任制。第一图书馆有阅览室三间,宿舍两间,灶房一间,储藏室一间。使用面积七十多个平方米。阅览室可容纳读者二十多人。室内订有报纸五种,杂志五份。还有通俗读物、小册子数百本。第二图书馆每月由虢镇商会津贴二十元雇佣勤杂一人。馆内有阅览室三间,宿舍三间,灶房一间,总面积八十多个平方米。阅览室订有报纸五种,杂志五份,藏书一千多册,大部分为线装本。

宝鸡县立民教馆编制七至九人。实行聘任制,设馆长一人,主任一人,聘用干部五至七人。馆内有阅览室三间,游艺室二间,宿舍四间,灶房一间,总使用面积一百多个平方米。阅览室订有报纸六、七份。杂志十多种,藏书约三千多册(四十年代),主要是线装本,如《内经》、《本草》、《纲鉴》、《丛书集成》、《万有文库》(不全)、《四库备要》等及《辞源》一类的工具书。还有一些连环画、《看图识字》等通俗读物。图书分类办法自订,无一定规章遵循。图书购置不定期,每年约增二百多册。虢镇图书室隶属于县民众教育馆,馆改室后留有三人开展工作。阳平镇阅览室是民办公助性质。编制一人,每月由县发给工作人员生活补助与书报费十元,另有阳平镇公所与该镇商会津贴一名勤杂人员的生活费。他们都在镇公所吃饭(不付伙食费)。阅览室由镇公所租房两间,桌、椅、书架由商会与镇公所、借用各商店的。图书一千多册,大部是王建邦先生的私人藏书。

省立民教馆隶属于陕西省教育厅,编制九人,其他情况不详。

第一图书馆第一任主任是李紫垣(民国二十一年秋至二十二年秋)。第二任主任是王丕基(民国二十二年秋至二十四年秋)。

第二图书馆第一任主任是王一之(民国二十一年秋至二十二年秋)。第二任主任是马旭天(民国二十二年秋至二十七年秋)。第三任主任是邵诲庵(民国二十七年秋至二十九年春)。

县立民教馆第一任馆长张定五(民国二十四年秋至二十六年)。第二任馆长是马伯理(民国二十七年至二十九年)。第三任馆长何明初(民国三十年二月至三十一年二月)。第四任馆长是张屏轩(民国三十一年春至三十三年春)。第五任馆长是王伯恩(民国三十三年春至三十七年底)。

虢镇阅览室第一任主任何生禄(民国三十三年秋至三十四年秋)。第二任主任是王双烈(民国三十四年秋至三十六年秋)。第三任主任是高茂奎(民国三十六年秋至三十七年底)。

阳平镇阅览室从民国二十七年至宝鸡解放。主任一直由王建邦负责。

省立民教馆第一任馆长陈子万,第二任馆长贺悻城。第三任馆长任文明。第四任馆长郝克远至解放。

三、图书馆、民教馆的经费与工作

图书馆、民教馆在三十年代,馆长工资二十五元至三十元左右。工作人员,十八元至二十二元左右。勤杂人员六至十元左右。馆内经费二十至三十元左右。四十年代货币贬值,物价飞涨,职工生活难以糊口,改发小麦一百一十六斤。由于经费有限,物价一夕数涨,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①阅览室工作。通过阅览室读书、报刊向读者进行宣传教育。这些图书与报刊在室内阅览,不外借。但经常地陈列着一些陈旧的小册子。每天阅览者约二十至三十人次。劳动人民从无问津。

②识字教育工作。不论图书馆、民教馆、图书室、阅览室对失学儿童的识字教育比较重视。在下午或晚上,利用阅览室组织城市失学儿童进行识字教育。有时一班,有时两班,每班学生约三十名至五十名左右。教学以识字为目的。内容以语文、算术、常识为主。在王伯恩主持县民教馆阶段,也曾组织女子学习班,意欲使其识字脱盲,提高觉悟,提倡男女平等,以逐渐摆脱男尊女卑的恶习。

③宣传科学知识。馆、室经常通过板报,墙报宣传科学知识。民国三十年秋,宝鸡发生日全食,这是千载难逢之事。为了消除群众迷信疑虑和一些不必要的讹传,县民教馆长何明初曾抓住此一时机,在虢镇街头大办壁报,大肆宣传日全食的道理,消除了一些群众的顾虑,博得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赞扬。

④开展群众歌咏教唱与比赛活动。三十年代末与四十年代初,馆、室组织了多次歌咏教唱与比赛活动。教唱的歌曲有《大刀进行曲》、《游击队之歌》、《保卫大黄河》、《咏雪大行山》等,为开展抗日宣传作出了了一些贡献。

⑤审查演出戏剧。当时县无专业剧团,外地剧团及一些私立文艺团体来县城演出。唯有审查之名,而无改革辅导之实。

⑥组织游艺活动。在游艺室中设有象棋、跳棋、克郎球、兵乓球等游艺器具,供各阶层人士进行游艺活动。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 Copyright ©2003-2021 Powered By 陈仓区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