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陈仓区政协网!
鸡峰山游记
发布:2013-10-22 来源:  作者:胥 鼎  浏览量:432 

鸡峰山是宝鸡的名山。它巍峨屹立于秦岭北岳。远眺,山如狼牙,峰似刀削;近取,怪石峋崚,惊险奇绝。鸡峰山确有天柱矗立之奇,又有玉笋排空之秀,即有西岳华山之险,还有太白云海之妙,正如清代诗人金应杰所赞扬的:“三峰笔立欲撑天,暮霭朝岚色色妍;一片野云无着处,飞来飞去绕峰前”。因此,“鸡峰插云”是宝鸡有名的八景之一。来宝鸡观光的人,如不登临鸡峰,犹如到苏州不游虎丘一样遗憾。我幸于一九八四年春游鸡峰山,深有感慨,兹略记之。

鸡峰山又名鸡山,即古来的陈仓山。《水经注》云:陈仓县有陈仓山、山上有宝鸡鸣祠。《唐书·地理志》云:宝鸡县有宝鸡山。据《陕西通志》记载,宝鸡山是秦文公使髦头骑伐梓树之处。梓树,乃是一种供建筑和制造器物用的优质木料。据传说,宝鸡山生长梓树,故而秦文公派人伐取,谁料梓树突然变成了一只青牛(怪兽),前驱骑士击之未胜,急忙爬在地上,忽而改扮披长发复击,青牛一见害怕,跳入水中,永不复出。因此,秦置髦头骑,使为先驱,直传后世。这当然是一种无稽之谈,但说明宝鸡山的历史悠久。为什么吧宝鸡山叫鸡峰山?据我所知,宝鸡县境内以南的秦岭地段均属宝鸡山,鸡峰山乃是宝鸡山的主峰,按人们的习惯,把宝鸡山称鸡峰山。

关于鸡峰山的来历,还有一段神话传说:鸡峰山原是盘古开天时、二郎杨戬奉老君敕命,从昆仑山挑土堆成的,山顶上那对名叫“陈宝”的金鸡来自王母瑶池。后被秦穆公涉猎发现,瑞兆秦穆公为西方霸主。传说虽异,但陈宝、鸡鸣之瑞,则大致相同,所以大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肃宗以“昔有陈仓鸡鸣之瑞”之语,改陈仓县为宝鸡县,直到现在。

诗人苏东坡赋诗曰:“鸡峰云霞古,龙宫殿宇出”。鸡峰云霞虽司空见惯。但龙宫殿宇,现在已看不到了,惟有前些年,这儿曾出土过许多古代兵器,说明鸡峰山是兵家常争之地。薛刚反唐时曾屯兵于此。

然而鸡峰山毕竟是宝鸡县名胜之一,虽然神仙洞、三皇祠、三教洞、药王洞、娘娘庙、临观殿、关圣帝君殿、观世音殿等古建筑群已不复存,但遗迹尚在。特别是黑虎岭上的黑虎桥,乃为鸡峰山一绝,其桥身由几根青纲目用山藤膊成,长约十米。因传有黑虎跳涧而名。此处上有千层绝壁,下有万丈深渊,山上瀑布穿桥而过,其声如雷、惊险奇绝。过黑虎桥,便是“宝鸡祠”。《水经注》云:陈仓山上有“宝鸡祠”。即指此而言,今人谓之鸡峰山庙。庙前绝岭之瑞竖立着一根约五尺长的铁鞭。相传是许鸿钧老祖执法时所用的。目今游人甚众,香火旺盛。庙南汤房,现已改为鸡峰山气象观测站。是管宝鸡地区天气的“通传神”。鸡峰山最高二千零一十四米,而此处仅一千八百米。“行至半须努力,欲登绝顶莫辞劳”。

登主峰有东西两条路可走,但都很危险。特别是西路上的“老虎咀”,简直是铤而走险。名曰路,实则没路,而是从石岩上爬过。这石岩,上是悬崖陡壁,下是横崖大沟,稍不留心,就会掉进万丈深渊。但是这里从来没有出过问题,因为人们过此路时格外小心。东路就是“钻天槽缝”,群众称之“牛鼻洞”,一般人过此也是提心吊胆的。此槽垒石重叠纵横交错,槽峰顶部两山夹峙,仰视仅存一线蓝天。牛鼻洞内置有铁索,供人们垂直而上。上至牛鼻洞顶,便是南天门。门前飞岩之上有一若乒乓球案似的石刻棋盘,楚河汉界,清晰可辨。传说:这就是当年唐肃宗李亨避暑对弈之地,可惜棋子已荡然无存了。在南天门,再经过光滑倾斜的巨石,手把长约三十三米铁索、足登石壁上稀疏的脚窝,才能攀至顶峰。

鸡峰山顶峰有三:一曰原始天顶;二曰老母顶;三曰庙玉崖。《宝鸡县志》记载:“三峰如消,陟巅者必援铁索而上,有石鸡大如羊”。顶峰确有铁鸡一对,但现存一只雌鸡,其形不比羊大,上铸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几个秀丽楷字。敬慕的人们有的给铁鸡脖项上系上红绸带;有的个铁鸡放有玉米、麦粒等,可惜它不能吃。一百三十多年来,它一直仰首注视着远方。

山顶自秦、汉、隋、唐以来铸造的大小铁殿十多座,其工艺精湛,实为罕见。还有铁铸的无数麒麟、钟、罄、云板等珍贵文物和一口一万多斤重的铁钟。但在大炼钢铁和“文革”中均被毁掉了。惟有那只铁鸡幸存了下来。

“无限江山胜,尽归一览中”。顶峰之上,使人感到天低了,地小了,真可谓“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确实登至鸡峰山顶,满眼风光,一览无余。南眺,群山万仞似沧浪碧波起伏翻滚;北看,纵横十余里的宝鸡尽收眼底,蜿蜒曲折的渭河,铁龙飞驰的铁路,真是一幅迷人心醉的风景图画。特别引人注目的鸡山水库,似嵌在山间的一颗明珠,碧波荡漾、映山叠翠,峻出天表,更显出鸡峰山的秀丽。

《宝鸡县志》记载:“鸡峰插云,县境峰峦之青,惟鸡山为最。天下矗立,玉笋排空;西连吴岳,东接太华;云绕峰腰,触光呈五色,鸡硒山顶,惊人只在一鸣”。鸡峰山虽有美妙的传说和鸡鸣之瑞。但千百年来,并未给劳苦大众带来吉祥如意,恰恰相反,鸡鸣之瑞都成了统治者愚昧人民的精神鸦片。

“一唱雄鸡天下白”。现在的鸡峰山不仅是广大群众的游览胜地,同时也是观测天气的有利场所。一鸣惊人,金鸡真的鸣瑞了。让我们建设新宝鸡而闻鸡起舞腾飞。

上一篇: 石鼻寨考
下一篇: 李紫垣先生传略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 Copyright ©2003-2021 Powered By 陈仓区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