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我国习惯,历来把直接管理人民的官员称为父母官;但是真正为民作主的父母官不多见。民国以来,宝鸡出现过在禁烟、剿匪方面有政绩的三任县长,这些事实都是我亲闻亲见的。现回忆简述如下:
(一)顾士麟,字皓丞,清末渭南举人,民国六年(1917)九月出任宝鸡县知事(即县长)。他坚持禁烟政策,严申禁种鸦片之令,不使鸦片再毒害人民。不料第二年三月,陕西省督军陈树藩委派屈群英为宝鸡禁烟委员;屈不顾森严的禁烟政令,却在召集的各区、里、士绅和县级机关头目参加的大会上,大讲特讲种烟的重要性,并强调说宝鸡凡能种烟的地方统统种烟,要求各区里绅回去促民众种烟,一面按田亩造册上报,以便将来征收烟款。他说这是陈督军为挽救陕西经费入不敷出的危局,所采取的紧急措施。现值三月,正是下种之期,时不宜迟。
顾知事知道禁烟是国家既定的政策,况与国际问题有关,中英条约上指出:一年之内中国馆如禁绝鸦片,英人即不再来华销售鸦片。去年五月,英国派员来宝调查,未曾发现烟苗,人们都说,中国禁绝了鸦片,为此拍手称好。屈群英作为禁烟委员,来宝却发动种植鸦片,这不仅丧失了禁烟委员身份,而且违背政策,违反众意。面临这种情况,顾知事未作任何表示。当时烟价正好,每两售价十两银子,,当会有些投机分子,听到屈委员说到种烟,欢喜若狂;但大部分人不以为然。
会后,顾知事照例设宴招待屈委员,并请地方上有声望的进士王绳武、徐冲霄,拔贡强振志等作陪。当酒足饭饱后,顾知事对屈委员发动种烟一事提出异议,坚决维护禁烟政策;屈群英依官挟势,坚持要种,因此两人发生争辩,并互不让步。结果,屈群英无理耍奈,激怒了顾知事要杀屈委员。王绳武等三位老人一看要失人命,急忙从中和解;但是双方都坚持已见,谁也不肯让谁,宴会不欢而散。遂后,屈群英偷偷离县,顾屈两人再没见面。屈群英到省一月后,陈树藩即将顾士麟知事撤职。官吏虽不讲理,公道自在人心。当不顾祸国殃民、不甘为督军效命的顾士麟知事蒙冤离任时,宝鸡县机关工作人员、士绅、学生不约而同地集中在县城东关,列队欢送。后来,天津大公报上刊载了顾士麟反抗种烟的义举,为之传颂一时。
(二)杨介,字季石,民国七年(1918)十月任宝鸡县长。杨属靖国军部人员。靖国军于民国七年十月三进入凤翔,张钫设行营总司令部于行台,郭坚设第一路总司令部于凤翔县署;当时总司令部任命马凌甫为参谋长兼凤翔民政厅厅长,因而所有西路一切行政事务,统由民政厅负责处理。县长亦由民政厅委派,杨介即是该厅委任的其中一员。当时宝鸡县遂为靖国军第一路司令郭坚辖地,但由于部下多系乌合之众,纪律很差,时有抢劫商民的事情发生,至于乡镇地方更为混乱。杨介县长到任后,首先以安定闾阎为重点。如八鱼淡家村李瓜儿在八鱼原一带,打家劫舍,为害百姓,致使当地群众非但不能安心生产,而且难以生存。杨介县长查明事实,缉捕归案,处以极刑,群众拍手称快。再如冯中飞于民国七年十一月间率匪徒数十人人盘踞在固川秦王寨,冯除抢劫附近群众外,常乘马越过长坡原、紫草原、陵原,在金陵川和陈村一带放枪,其民愤极大,无人敢惹。杨了解此情后,率领县民团局联合秦王寨附近其他民团进行围剿。秦王寨于同年十二月三日攻破,匪首冯中飞被捕获正法,并将其头悬挂宝鸡县城西门,一时城乡值按年渐趋安静,群众呼杨介为杨青天。
(三)李天午,民国十四年(1925)任宝鸡县长。在李之前,宝鸡不常驻扎正式军队,而多是团队占据;那时,谁的势力大,就赶走势力小的,于是争权夺利,相互倾轧,受害的却是百姓,他们犹如饿狼获肥肉,必暴食而后已。民国十三年(1924),杨虎城将军司令部驻扎在虢镇,他的部下张自强团驻守宝鸡,张团营长冯一安的部下不守军纪,蹂躏地方。杨将军为了整顿军纪,安静地方,便任命李天午为宝鸡县长。李天午精明强干,善查民隠。当时晁峪附近的马伯受、林来娃和簸箕匠老李,三人经常勾结冯一安的士兵抢劫财物、拉人扯票子。士兵抢人,这三人常作底线。如把晁峪王立夫的女人拉到太寅韩子厚家中管押,林来娃勾引冯兵勒索过李家山李子端的外甥钱财;还有沙石坡的魏来,勾引土匪抢了司家河司存来等。这些为匪作歹的人,李县长都通过调查,核清事实。为了安定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遂把马伯受、林来娃、簸箕匠老李和魏来等抓来,问明事实,依法判处死刑。从此,冯一安知所警惕,各地土匪也大为敛迹,城乡生产正常。后来李天午随杨将军东调,宝鸡人民忆其李县长和杨县长之政绩,立杨、李两县长德政碑于宝鸡东关之东狱庙前。
上述三位县长能够体恤民艰,重视国计民生,维护强国之禁政,作人云所不能作,反督军、申禁政、惩委员、察民隠、剿土匪、靖闾阎,在当时情况下,诚属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