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陈仓区政协网!
缅怀王和亭先生
发布:2013-10-22 来源:  作者:杨参政  浏览量:7352 

王和亭先生名履中,字和亭,一八八二年十一月十三日生于宝鸡县晁峪镇。家世业农,兄弟三人,先生排行为二。自幼读书,先后受业于本县名师杨槐庭、强振川、方星垣之门,读书专心,获老师赞赏。十五岁时,学习勤奋,理解力强,能举一反三。方星垣老师誉为他馆中的“颜回”。不久即中秀才,执教于本县东关泰山庙,并继续向老师习文,倍加勤奋。

辛亥革命后,受新政治影响,有志上进。一九一四年应考为留日学生。与本县李蔚青先生一同赴日求学。李研医术,先生攻法律,并钻研孙中山先生的著作。对国家贫穷,人民生活困苦之根由,有了进一步认识。深信孙中山先生创导的革命组织,对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必能起决定性作用。并积极响应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据李蔚青先生说,是时,先生所读者多为革命之书籍,所怀者为革命先烈之事迹,所研究者为革命之问题。他结合所学,参考日本明治维新经验,一一深入钻研。对改变我国落后面貌,抱有强烈的愿望。回国后,他与河南督办胡笠僧,国民党中委焦易堂,陕西省长刘治洲等人结交甚密,共同互勉,革命之志愈坚。先在西安《新秦日报》社任编辑,利用报纸宣传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学说,唤起群众,共同奋斗。他当时主张女子放足识字,普设学校,提高文化,改变社会风气。先生每于归家时,利用各种场所,以他流利的口才,横溢的才华,常于稠人广众之中,或家庭院落,宣传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的道理,深受群众欢迎。他深感对问题讲得透澈,听得清楚,并不等于在实行上就顺利,还必须身体力行。

民国十二年宝鸡成立天足会,他极力拥护。当时山区风气未开,群众对女子放足顾虑重重,诚恐将来寻不到婆家。为了消除群众的疑虑,他以身示范,先给自己的儿子仲颖定了大脚女子为妻。晁峪镇没有学校,只有私人设馆授徒。经先生各方联系开导,竭力筹划,遂办起了一所公立学校。但人们拗于积习,上学的孩子并不多。他首先把自家的侄儿们送进了学校。在他的影响下,群众由不信而渐信,不少人送孩子上了学。晁峪镇附近的几个村子,也重视了子女学文化,受教育,办起了学校。后他又把自己的子侄伯钊、伯英送到县城上高小,使晁峪一带农民送子女上高小的人数逐渐增多。先生对帮助家乡发展文化事业、改变山区落后面貌实有力焉。

民国十一年(1922年)被选为省议会议员。但当时的议会,有名无实,没有实权。先生经过一段实践,深深领悟到,不掌握实权,仅凭口头和报纸宣传,是不易收到实效的。于是改弦易辙,想从掌握政权着手。一九二四年离陕西,去河南见胡督办(即胡笠僧,任河南督办)。他临行时,把自己的儿子伯钊、侄子伯英及扶风的龚秉藩等一同带到河南。介绍他们参加黄埔军校学习(龚秉藩坚持到毕业,后任国民党军长)。到河南后,得到胡的支持,于民国十四年任河南淮阳县县长。正拟实施他新政计划,不料一股凶恶的匪徒袭击县城,抢劫烧杀,掠得财物而去,还不时来扰。不久,陕军又在河南遭到严重失败,无人支持。先生只得只身回到西安,暂住太阳庙门友家。这时他衣食费用,全赖友人资助。先生深悟到旧政不改,新猷难展。当时我在西安第一师范求学,闻讯去拜蝎父执,藉聆教益。熟知先生境况令人难以目睹。卧室简单,形容枯槁,身着布衫,足登旧鞋。出门时头戴一顶褪色的礼帽。有一友人劝他整衣去见当时的权贵,会得到青睐。先生却说,我是孔门的子路,敬衣不敬人的风气,应由我们革除。观其生活和言行,可知先生的内心世界了。

先生苦不言苦,泰然自处,手不释卷,安贫乐道。当谈到孙中山先生革命政策,语言斩刚截铁,理论精辟动人,可见对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是抱有很大信心的。

民国十九年(1930年)宝鸡被平息的党拐子旧属余孽扰乱,商人乡民,不得安宁。冯玉祥令甄寿珊收编其旧部,先生被甄委任为旅长,主持宝鸡收编工作。先后收编了县境刘瑞、温世英、赵子杰、王有团(兄弟三人)等民团,意欲维护地方治安,终被党的旧部余孽捣得未能如愿。甄后任西北民军总司令又委任王和亭为司令部八大处长之一。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先生曾任陕西泾、原、富、高特税局(地址三原县)局长、甘肃民乐县县长,1937年被选为国大代候补代表,1947年出席国民大会,(因抗战爆发直至战后,才在南京召开),后回宝鸡,任救济院院长,万字会会长等职。1947年八月第一次选举国民大会代表时先生当选。选后省上指明由民社党中产生。第二次选为民社党成员王伯直,先生落选。因他不善于钻营奔走,一直过着穷途潦倒的生活,但先生身愈困而思愈敏。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七·七”事变后,他看到日寇侵华,国土沦陷,就支持侄儿叔豹、季鹏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他任宝鸡救济院长时,养育可怜的孤儿。在万字会时募捐救济物资,设粥施饭,赈济孤寡老幼。协助地方修桥补路。临解放前,年老力衰,旧政府又不恤怜,长期受困,生活形同乞讨,只藉友人后辈,时予接济,知者无不为之叹息!

正当先生精神苦闷,思想无所寄托之际,宝鸡解放。党和政府对爱国人士很重视,访问到先生的处境,遂给以历史采访员名义,月给数十元补助,生活才有着落。是时先生年近古稀,皓首白发,深感政府优待。他虽在晚年,仍自觉地为革命作了一些有益的工作。

王和亭先生早年受孙中山先生革命影响,大力宣传革命主张,提倡办学支持放足,为国家推荐人才,为革命准备后继者。他不顾自己生活艰苦,却为孤寡老幼设想,纵观先生一生,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一九五五年五月二日先生逝世,享年七十三岁。市委统战部发给先生安葬费数百元,这是国家对爱国人士的优遇,不仅家属感激,群众亦赞不绝口,先生可含笑九泉矣。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 Copyright ©2003-2021 Powered By 陈仓区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