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介丞(1905——1947)名晔,又名景,号介丞,宝鸡县陵原乡张家沟人。介丞,自幼在村中私塾读书,学习用功,喜好书画。后入宝鸡县第一高等小学(宝鸡西街小学)读书,因天资聪明,努力攻读,考试成绩常列前茅,故成为学校优等生之一。老师张拂九特别喜欢张介丞,并以自己的女儿许之。
读书,宝鸡在外求学者尚少,且多报考师范;惟介丞别树一帜,到西安考入了国立西北大学工科(水利专家李协所办)。就读期间,陈树藩、刘振华、吴新田三军阀曾联合围困西安达八个月之久;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多数人设法逃命,介丞则由于学习心切,遂食草根树皮而奋读不辍,即使老师偶尔因故不能上课,他必设法求人来补。经过艰苦努力,介丞于民国十五年(1926)毕业。是年十一月后,陈、刘、吴军阀被陕军和冯玉祥部队击溃,西安解围,介丞始得回家探亲。
民国十六年(1927),先生到西安与工科毕业的联合组织“建筑工程学会”,承包西安小型水利工程,如筑沣河坝等。民国十九年(1930),杨虎城将军来陕,杨邀请李协先生任陕西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李与北平华洋义赈会联合修建引泾工程,介丞当时任省建设厅第二科技士,曾对引泾工程的分水工程作过测量。这些都是他理论联系实际、继续提高的极好机会。
民国二十三年(1934),凤陇公路(凤翔至马鹿镇)开始修建,介丞以陕西省建设厅第二科科长身份兼任凤陇公路主任工程师承包此路。凤陇公路全长一百三十五公里,省建设厅拨款叁拾贰万元,经一年零两个月奋战,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竣工;五月一日,凤陇公路在陇县举行通车典礼,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参加剪彩仪式并讲了话,邵夫人傅学文女士剪了彩。凤陇公路的通车,无疑对当地土特产品之输出、物资交流、文化教育之发展,以及人民生活之改善,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这里面渗透着介丞先生的不少心血。汉白公路(汉中至白河)亦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破土修建,到民国二十五年大开工,先生又任该路总工程师。介丞为修此路,爬山涉水,不避艰苦,亲自勘察设计,终于使年底全线通车。这条公路的修成,使巴山、秦岭之间十几个县的人民受益匪浅。介丞为地方交通史上又做了一件大好事。
七七事变后,日寇侵略愈急。为了避免无谓损失,潼关内外学校纷纷迁至宝鸡,一时教师缺乏。介丞由徽县带病返里,应惠工、宝中之邀请,讲授数学英文等课,在教育上又做出了成绩。
介丞因病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四月十二日长辞,时年仅四十二岁。